2025年04月03日
微信

见证| 一基层牧者家庭的故事(丈夫篇):为拯救抑郁症的妻子,他来到教会

作者: 李世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4月01日 22:12 |
播放

和曾弟兄见面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事实也确实如此——娶了一个和自己家庭完全门不当户不对的妻子;为了拯救抑郁症的妻子而毅然选择进入教会,没想到妻子没有上道反而自己开始为主大发热心;妻子曾经多年患有严重的抑郁症,他却一直忠诚地陪伴左右……

曾弟兄和杨姊妹的漫长且艰难的婚姻之路是怎么一路走过来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上帝做了什么?

曾弟兄的信仰前夜——时代的巨变

曾弟兄于上世纪60年代初出生,出生的时候三年自然灾害刚过,然后紧接着又迎来了文革。曾弟兄的童年一直是听着许多革命歌曲长大的,没成想长大以后,文革突然结束了,然后很快就开始了改革开放。

曾弟兄回忆自己青年时期的思想历程:“文革结束不久我们就发现什么呢?大街上有人就开始穿喇叭裤了,然后收音机里面放着邓丽君等港台歌星的歌。原来我们听的歌全都是革命歌曲,现在突然开始听邓丽君的歌——又觉得好听,但是又觉得好像犯罪一样的感觉。实话实说,那个时候觉得很茫然,似乎所有的事情在很短的时间里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一下子是适应不了的。”

“改革开放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就开始通过广播、电视了解外国的情况。那个时候觉得什么?觉得中国好落后啊!比如说我比较喜欢体育,看到中国奥运代表团参加了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徐海峰拿到了中国的第一块奥运会金牌,我们刚开始觉得这个简直不得了。但是后面发现居然有外国的一个运动员在一届奥运会里面就得了6枚奥运金牌,我觉得我们的差距太大了。因此我感到非常自卑,不止是体育水平,还有很多方面尤其是科技和经济都觉得中国跟世界相差太大。”事实上,一直到现在还有很多曾弟兄那个时代的人都觉得进口的商品质量一定比国产商品质量更好。

“很多年的时间里面,我们都觉得中国非常落后。可是隔不了多久突然就发现什么呢?2010年开始中国经济总量居然超过日本了,我们简直觉得是不可思议。现在中国的经济规模早就超过并且甩开了日本一大截,年轻人可能对此没有什么感觉,甚至觉得就该是这样。但是我们这些岁数比较大的人就会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觉得这是怎么回事?我们经历了一个巨变的时代,在这场巨变当中,很多东西都让我觉得应接不暇。而且我们因为从上个时代的观念一路走过来,尤其是在过去改革开放之前,有很多的观念又保守又自卑。一路走到现在,我就觉得我们这代人经历了非常强烈的这种思想的刺激,我们需要去面对和思考很多问题,然后发现很多问题我都想不明白。”

曾弟兄是这场时代巨变的完整经历者之一,这就是他信仰前夜的基本情况。这个时候的曾弟兄没有想到的是,因着信仰,他的思想会迎来一场更大的巨变。

初入教会——为了拯救妻子而来到教会

曾弟兄之所以接触基督教信仰是因为他的妻子杨姊妹。“当初我就觉得她很需要信仰。我觉得我不需要,但是觉得她很需要,因为她有抑郁症。那个时候还没有抑郁症这个说法,我们也不知道这是抑郁症,而且还是非常严重的抑郁症。医院也检查不出来什么问题,我们就只好选择生扛,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家里边经常会出现一些突然的状况。比方讲随便发生了一件偶然的小事,原本只是一件小事而已,没什么的。但是发生在那个时候的我家里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事情往往就不可控了。小事就会变成中事,中事就会变成大事,大事呢?大事那就完全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然后我记得当时我问杨姊妹,我说‘你快乐的时候、平淡的时候和痛苦的时候各占多少比例?’她的回答让我终生难忘,因为她说对她来说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都是痛苦的时候。”

所以曾弟兄觉得他的妻子杨姊妹挺需要信仰的,但是觉得他自己是完全不需要的。只是因为要带妻子去教会,所以他也不得不陪着妻子一起去。

“然后我们第一次去参加教会的聚会,那时候是2001年。我的一个好朋友给我们传了福音,邀请我们去教会聚会。我第一次去教会,坐的是别人的车,然后车上在放《耶稣传》这部电影,刚好上车的时候播放到了五饼二鱼的奇迹这个部分。有很多人过来想要听耶稣讲道,讲完以后耶稣就问门徒,他们现在没有吃的了,怎么办?门徒就说他们没有带那么多食物,这儿有5000人。而且这5000个人还不是总人数,而仅仅是成年男子的数量就有5000之多,如果算总人数的话应该会超过10000。门徒们很无奈,他们只能说这么多人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人实在太多了。这个时候安德烈就带了一个孩子来到耶稣面前,这个孩子有五个饼两条鱼。耶稣拿着这五个饼两条鱼祷告、祝福,然后把饼和鱼分给众人。最后这么多的人居然全都吃饱了,而且剩下的零碎还收拾了12个篮子。”

对此,曾弟兄完全不能接受。“我就说这个完全违背常识啊,一点都不科学,不符合唯物主义价值观。我想基督徒他们竟然连这个都能信,我只能说很‘佩服’他们,然后我也很同情他们,觉得他们很可怜。但是,我就说不管怎么样,妻子如果因为信仰能够变得高兴一些那也是好的。就好像一个小孩子有个棒棒糖什么的咬着就会很高兴,她能够高兴一些那也挺好的。那个时候就病急乱投医,觉得她如果能够信也挺好的。”

信可以信,但却是有条件的。曾弟兄做的是财务方面的工作,为人处世向来都非常严谨。“当时我就跟她约法三章。我说你有三个方面需要警惕,如果说这三个你都做到了,那么我就支持你去信仰。第一个要警惕非法敛财,因为我是很抠的。”曾弟兄以前是作做财务工作的,把钱看的很重。再说了他们的日子本来就不富裕,钱这一关是一定要过的。“第二个就是要警惕走火入魔,你信归信,但是千万不能走火入魔。第三个绝对不能反政府。我就跟她约法三章。”那个时候好像正好是整顿法轮功的时候,所以曾弟兄对宗教信仰有很多警惕的地方,所以就跟她讲了三警惕。后来曾弟兄跟着妻子杨姊妹参加教会聚会,慢慢地心里就被感动了。结果是当时的曾弟兄完全没想到的——杨姊妹果然三警惕都做到了,没有走火入魔,信仰一直挺冷淡的,可不料曾弟兄自己却“走火入魔”了,几个月过去,曾弟兄很快就被教会吸引住了。

成为信徒后,教会牧者挑战他成为牧者

回忆自己的信仰经历时,曾弟兄分享了自己当时的矛盾心理。“当时我在教会里边,我心里真心觉得很喜乐。我是参加了大概8个月的查经学习。刚开始我的想法非常坚决——坚决不信。为什么这么坚决?因为我觉得教会牧者还有几个人他们一直很关注我,整天想着要怎么把我圈进去。然后我就学会了一整套应对他们的办法。如果他们来和我谈关于信仰的话题,一遇到这种情况,我马上就会找个借口避开,比如我需要上个厕所等。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话题岔开。那个时候的我学会了回避挑战的一整套方法,别说还挺好用的,就这么硬扛了8个月。8个月当中,每一周差不多都会有两次聚会。这两次聚会我一定要参加,但是一方面一定会参加,另一方面我又决意绝不被他们圈进去。”

既然已经打定主意坚决不信了,为什么曾弟兄又坚持参加聚会呢?

“我心里边两个东西在发挥作用。第一个东西我就觉得什么?我觉得我这个人‘超的西瞥’。你们可能听不懂,这是一个本地方言,就是‘混的差’的意思。我混得太差劲了,现在居然都沦落到要去信什么上帝去了。但另一方面又觉得在教会里面真得很开心,大家在一起环境干干净净的,分享的东西也是干干净净的,这种氛围对我来说非常迷人的,非常吸引我。然后包括在教会里面做点什么服务,摆摆凳子、洗洗碗,我都觉得比家里做这些事情更加喜乐。”

耶和华已经定意拣选曾弟兄,他实在难以抗拒上帝的旨意。后来曾弟兄就信主了,并且在2002年他和妻子杨姊妹一起受洗,正式成为了一名基督徒。

虽说曾弟兄成为了一名基督徒,但是也只是普通信徒而已,跟成为牧者、服事教会和信徒还有非常远的距离。

教会牧者也曾挑战过曾弟兄,希望他能够站出来服事教会。可是都被曾弟兄“见招拆招”拒绝了。

如果故事到这里为止,那当时的曾弟兄就永远都不会成为后来的曾牧师。从信徒到牧者这关键的一步,曾弟兄是怎么跨出来的呢?

“当时像我这样的在教会里还算稀缺产品。因为那个时候我还挺年轻的,30多岁的年龄,然后又是弟兄。我们那儿的老年人多,姊妹们多,弟兄很少。像我这种可以叫做“废物利用”——人本来就没什么用,混吃等死而已。然后因为教会非常鼓励弟兄服事,教会的牧者和信徒他们就鼓励我起来服事。我这个人会弹一点儿琴,那我就帮他们伴奏。从伴奏开始他们就一步一步的真得把我圈进去了。”

后来教会牧者就给曾弟兄说他要到其他地方去,要去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他希望曾弟兄能够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面服事。听了这话以后,曾弟兄不知道应当怎么选择。“我当时一方面觉得这样挺好的,但如果真要这样选择的话心里又有很多惧怕。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教会出了什么事情怎么办?以前没有关系,以前我只是一个普通信徒,反正就算天塌下来也有高个子顶着,怎么都轮不到我。还有以前的时候我很自由——状态好我就服事,状态不好就不服事,来去自如。但是我无法想象成为牧者以后会怎么样?牧者是要讲道的。而且虽说是一年半,但是很可能一讲就是一辈子。而且还有一个难点,讲道基本上还不能重复。因为你跟他们讲重复的道,信徒是不会买账的。老师他是备好课然后讲课就好了,每年都重复一遍也没有关系,但是信徒不是学生,信徒今年在这里,明年在这里,后年就不一定了,牧者讲道一直重复、信徒得不到恩典的话,可能后年就离开这所教会选择‘跑路’了。所以我就觉得其他都还好,但是一辈子讲道这个挑战对我来说真得非常大。”

曾弟兄说那段时间他的顾虑很多。第一,讲道这个挑战实在太大了。第二,万一他不圣洁的时候怎么办?软弱的时候怎么办?谁敢说自己永远都是圣洁的呢?谁敢说自己永远不会软弱呢?所以,在牧者发出的挑战面前曾弟兄是又喜欢但是又很惧怕。

而且,曾弟兄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需要去做。事实上这么多年以来曾弟兄一直都是一边工作一边服事,教会领域称之为“带职服事”。“所以我们这种带职服事的人可能要比全职服事的人还要更加辛苦一些。因为大多数全职服事的牧者一周下来基本上就星期六、星期天这两天非常忙,当然除了周末之外,平时也有一些服事要做,比如平时的探访。但是无论如何绝大多数全职服事的牧者多少都会有一些休息的时间。然而带职服事者却完全不是这样——周一到周五要工作,休息不了,星期六、星期天又是我们要在教会上班的时候。一周七天,我们要工作七天,基本上就没有任何完整的休息时间。”

两只“拦路虎”——妻子的同意和上帝的呼召

教会牧者挑战曾弟兄的时候他还有很多挣扎,也不知道究竟应当如何选择。最终,曾弟兄决定去祷告,因为当时教会正在教导他如何祷告。“我就说我要去祷告。我跟上帝谈判,办个交涉。当时我祷告就说了两个要求,第一,要取得妻子的同意;第二,要有明确的上帝的呼召。我当时认为一旦要去服事就必须全职服事。当时我的孩子只有一岁半,如果我全职服事的话那家庭怎么办?孩子怎么办?我有很多顾虑,我觉得妻子的顾虑一定要比我更多。因为我妻子她是那种非常现实的类型,不像我是很容易冲动的,她不是冲动型。她是信主之后七年的时间比原来不信主的时候状况还要差,非常糟糕。我是觉得她绝对不可能同意我要去服事教会这件事情。而且她还是那种很警惕的——教会有了第一步后面就一定会有第二步,让你先带一年半,将来一年半以后可能就甩不脱了。所以,我就给牧者说首先必须征得妻子的同意。”

然后,曾弟兄还要上帝给他明确的呼召,这个呼召一定要明确,不能模模糊糊的,必须像雷雨天打雷一样清清楚楚的。如果上帝给他这样明确的呼召的话那他就相信是上帝让他站出来服事的。“我就说如果不是出于上帝的呼召,我这边一头扎进去了,将来怎么办?因为我们做财务工作的人非常强调谨慎性原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一定要考虑退出机制。凡是没有退出机制的事情那可是要搏命的。只是简单做一做事情那可以,无所谓,但是要一辈子把整个人都投入进去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曾弟兄果然非常了解他妻子杨姊妹的想法。“然后我回家以后就跟妻子讲,我就说教会牧者希望我能够出来服事教会。她的反应果然如同我预料的一般——绝对不可能!既然妻子不同意,我说那这样的话这就怪不得我了。”

“然后因为学习了祷告,那段时间我就经常祷告。很奇妙,有那么几天我每次到凌晨两点半左右就醒了。一醒来之后就总是能够听到一个声音,就是说要服事上帝,要服事上帝。我就觉得非常纳闷,那个时候我就在想,我说这个东西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可能是出于上帝但是也有可能不是。我就祷告。一祷告的时候,我当时正好读经读到以赛亚书41章,马上要读42章了。我就说这个样子,上帝如果你让我看到经文里边有‘仆人’,我就信那个声音是你给我说的话。结果42章一打开‘看啊,神的仆人’,然后还一连说了三次。我就说这个东西太偶然了,算不得数。我说不行,你再给我来一次。到了第二天读经的时候又有仆人。然后到了第三天,还是如此,连续三天都是这样。我就说不行,怎么老读到仆人?这一次就有可能没有仆人了,然后就读以赛亚书45章,结果就读到‘耶和华提名召你’。”

到这里曾弟兄心里好像就有点数了。但是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因为他妻子杨姊妹还是不同意并且坚决反对。

就这样大概过去了半年。这半年里面无论是教会的牧者、信徒还是曾弟兄跟杨姊妹服事的事情,杨姊妹一直都不同意,始终是铁板一块,坚决不同意。

在一个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时刻,转机突然就来临了。“有一次教会牧者请我们吃饭,本来是谈别的事情的。我现在都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我们吃的是海鲜火锅,还有一些鱼丸等食材。可是那天去之前妻子就突然跟我讲,‘如果他们要叫你服事那你就试一试’。然后吃饭过程当中,妻子就主动提到了这个事情。她就说‘你们只管放心离开,教会交给曾弟兄就是了’。回家以后我就问她,跟牧者吃饭的时候为什么要讲那样的话?她说我也不知道,而且我讲完以后马上就后悔了,但是已经说出去,没办法收回来了。”

上帝亲自打开了杨姊妹的口,让她同意曾弟兄站出来服事。这回没辙了,最后曾弟兄就给教会牧者说先干一年半试试。一年半以后果然就脱不了手了,就一直干到现在,而且还看不到任何尽头。只是跟当初不一样的是,无论是曾弟兄自己还是妻子杨姊妹,都深刻地确信这条没有尽头的服事之路是一条充满了上帝祝福的道路。

就这样,曾弟兄先是成为了基督徒,又进一步被上帝呼召成为牧者,一直走到现在。他为了拯救妻子而来到教会,却没想到自己在教会里面被上帝拯救了。那他的妻子杨姊妹呢?她是信主之后前面七年的时间比原来不信主的时候状况还要差,情况非常糟糕。但是后来却被上帝完全翻转。

欲知杨姊妹翻转的详细过程,请看下一篇“见证|杨姊妹与抑郁症的爱恨情仇——从离婚边缘到完全康复”。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Caroline Veronez via unsplash.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